22.谢家客(一)
秦府二姑娘
苏白
夫妻廿载,甭说争吵,连红脸都不曾有过。这争吵又很巧合地发生在秦尚书到访乐陵原之后,而二姑娘买的一支钗被老太太送给了大姑娘,老太太唤了老爷去静安堂问话……这一些列事只是巧合吗?恐怕不单单是巧合吧。有心人立马敏锐的感触到,秦府的风向似乎变了。
连宋婶儿都同裘三娘嘀咕:“今儿个大姑娘不是单点了一份儿虾仁馄饨?给乐陵原也多一份吧。”说完恐裘三娘误会,自家又解释道:“也不是什么稀罕物。”
虾仁馄饨的确不是什么稀罕物,只不过从裘三娘手里做出来的东西,多多少少与常见的馄饨不大相同。馅料用了虾肉,野鸡肉,再搀一丁点儿的肥瘦相间的豚肉调和,切了香蕈、草菇丁、野菌丁,再有时令的新鲜菜蔬,调制料的时候,要加一丁点儿的花蜜。馄饨皮则是精面粉里搀了牛奶并鸡蛋清……一口咬下肚,鲜得舌头都能吞下半截。
有一阵子,秦尚书偏爱吃这种馄饨,早起去上值的时候,让随从拎上一盒子皮薄馅儿足的大馄饨,午时过后,衙署里要为一众上值的官员们准备午时餐点,秦尚书就吩咐人将馄饨煮了,撒上裘三娘特制的虾仁儿碎粒和椒盐。等到端到众人用餐处,一开食盒,浓香扑鼻,引人垂涎。原本衙署的午饭就不怎么可口,秦尚书一开这先河,顿时仿者如云,都不吃衙署的饭了,纷纷从家里带或煮好的或半熟的饭食来。皇帝一瞧心说这叫什么事儿?这传出去可不得说朕忒抠门么?连臣子们的餐点都管不起了。于是大手一挥,一道旨意下来,调了俩御厨来为上值的官员们做饭。既如此,也就不好再自带饭食上朝了。
不过据说私下里君上还专门找秦尚书问了这事儿,想讨裘三娘的馅料方子来,倒是不知秦尚书如何巧舌如簧的给拒绝了,君上还甚为惋惜。
于是乐陵原的朝食里就多了两碗馄饨。
苏先生奇道:“今儿个未点馄饨吧,三娘怎送了这个来?”
晞之笑着摇头:“哪是三娘?我惯常不爱吃海味,便是这虾仁也不多吃的……怕是宋婶儿吧。”
连苏先生也猜不出秦尚书昨儿这一出是演的什么?史书上戏本子那么多,倒是没有一出戏是亲父女并无利益冲突却相互猜忌的。
晞之不甚在意,她父亲意欲为何,她已经不关心了。这些年她学会了太多道理,“求人不如求己”便是其中之一。她早已不是当年那个万事需要依靠父母亲族的世家小女娃,这一世的父母恩宠缘浅情薄,强求不得。但她有一个强健的身体,一副会思索的头脑,一颗已磨得刀枪不入铁石心肠。
这流言蜚语传了两天,第三日,秦尚书下衙回来,给秦太太带了只巧嘴的鹦鹉来。那畜生惯会看人眼色,镇日里“太太好”,“太太辛苦了”叫唤个不停,哄得秦太太笑得合不拢嘴,夫妻俩很快便和好如初了。
没多久,宋婶儿和她男人就被送到了庄子上去,厨上和管采买的全换了人。
秦府下人们私下里又传了些说法,但到底没怎么疯传起来,不消半日,一切又归于了平静。
晞之也不甚在意,倒不是宠辱不惊,而是秦尚书这一手借刀杀人,委实演得不算多么高明。
不过府上的平静倒是没有持续多久。暑气渐消的七月,谢家有客来访。
午睡过后,晞之照例是要去小园子里走走散散心的,只这一日,午睡刚起,却有客来访。
来传话的是秦太太身边最得用的焦妈妈,说是秦晞之的外祖家遣了人来。
“太太不在府上吗?”晞之问道。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