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荒废的水库

 管沁
    青溪一共十九个行政村,一条街道,共有一百多个自然村,村民小组接近四百个,总人口接近七万。

    小河村是十九个行政村之一,设有村民委员会,离着镇政府大约十多公里。

    管沁也没用车,就步行跟谭波走过去,随便能跟谭波聊聊。

    聊过才知道他是省农业大学的大专生,要搁以前,那可值钱得多了,现在嘛,不好说。

    99年大学扩招,招人数从108万扩大到156万,涨了快50%。2000年又停止包分配制度,全部面向社会招聘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虽然马上就推出了帮助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但在02年政策还不成熟。

    各地政府也缺钱去推行,完全就给个政策,由各地看情况自行细化。

    99年第一批入校的大专生,去年就出社会了,本科生今年也会面临就业问题。

    连工作都找不到,何谓宝贵。

    毕竟是02年了,不是82年。

    不过谭波倒是82年毕业的,被分配回家,就在青溪镇一直干了下去。

    他在农业生产方面有一些想法,也有能力,可对市场就完全不了解了。

    “种菠菜不是不行,但龙背村是青溪第一大村,做事还得仔细斟酌。”

    谭波低头不语。

    心想管沁说着来做事,其实还是来镀金的。

    有这一类想法的干部不在少数,管沁也管不了他们想什么,只是想着一件难事。

    递给郑严河的规划中提到了青龙水库的改造,是前生他和徐藏林的得意之作,也是二人仕途的起手式。

    但难处在于,事情是在五年后才开始做的,直到七年后才动工,工程完成都是八年后的事了。

    别小看才五年时间,五年内北州、墨阳的财政状况都大不一样。

    先是地产行业启动,靠着卖地收获了一大笔资金,又依靠着入世的机会,贸易方面也有突破性的发展。

    市里有了钱,才能从市府拿到启动资金。

    现在嘛……

    管沁站在小河村的石桥边上,瞧着数十米外的水坝,怎么一个难字了得。

    青龙水库不光涉及到青溪镇。按荒废前的设计,配套电站的装机容量是125千瓦,年发电量十万度,灌溉面积接近一万亩。

    重点是,还是市属副科级的事业编制单位,别说青溪镇,墨阳县都不好管。

    有点懊悔是肯定的,只想显得能力出众,谁能想到会被郑严河扔到青溪来了。

    自己造孽自己担吗?

    看管沁站在石桥边不动,谭波小声说:“管副镇长,要过去吗?”

    管沁这才踏上石墩。

    下面的枫河没什么水,现在还是枯水期,水面一排的地笼都露了出来。

    抬头就能看到小河村后的枫树林,十里枫塘也不是季节。

    村里也没几个人,都是些老人在屋门口做着针线活。

    屋子也都是黄土砌的,木做的梁柱,房顶盖着灰瓦。

    管沁径直往晦空家走。

    屋里干活的女人打开门,听说是副镇长,显得很局促。

    他家也是一样的形制,两层高,柱子都被熏黑了,常年在院子起锅造饭的关系。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