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分封蒙恬
赵扶苏蒙恬李斯
穿越大秦:狙击机甲
自公元前2世纪初的冒顿单于起至公元1世纪末北匈奴西迁止,匈奴奴隶制政权在大漠南北存在、持续了整整三百年。
《史记》记载:
“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
王国维在《鬼方昆夷猃狁考》中,把匈奴名称的演变作了系统的概括,认为商朝时的鬼方、混夷、獯鬻,周朝时的猃狁,春秋时的戎、狄,战国时的胡,都是后世所谓的匈奴。
还有一说,把鬼戎、义渠、燕京、余无、楼烦、大荔等史籍中所见之异民族,统称为匈奴。
匈奴是中国古代北方的重要游牧民族,其诞生的历史摇篮,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大青山一带,是我国第一个建立起国家的边疆民族。
从公元前三世纪出现于政治历史舞台起,到公元五世纪消失,前后经历了700年,
匈奴的祖先在夏、商、周时期就活跃于蒙古高原,匈奴政权全盛时期,疆域东至辽河,西至阿尔泰,北抵外贝加尔地区,南达长城。
春秋时期,是蒙古高原狩猎、游牧诸部落逐渐兴起、交融的发展时期。活动于该地区的部落主要有“戎”、“狄”等,呈现出“各分散居溪谷,自有君长,百有余戎,然莫能相一”的局面。
赵扶苏既然穿越来了,岂能放过这个天赐良机!林胡、娄烦、义渠三族已经归到自己名下,草原上的如同繁星一样多的游牧民族在等待自己用强大的武力去统一。
历史上,在公元前209年,冒顿即位匈奴单于。冒顿单于是草原游牧民族帝国的第一位大一统领袖,与农耕民族帝国的大秦始皇帝一样,一北一南,奠定了其后两千多年的游牧民族帝国版图。
赵扶苏决定以林胡、娄烦、义渠三族为核心,组建骑兵,配备连弩,立即开始统一草原,先查看匈奴的发源地大青山。
大青山,属阴山山脉,东起呼和浩特大黑河上游谷地,西至包头昆都仑河。东西长约240公里,南北宽约20~60公里,海拔1800~2000米,主峰大青山海拔2338米。
大秦帝国时期,大青山森林覆盖率为90%。
阴坡海拔1100米左右为干草原;
1200米以上出现灌丛及稀疏杜松林;1300~1500米有油松、侧柏、杜松混交林;1500~2000米有油松、山杨、辽东栎混交林和云杉、白桦、山杨混交林及油松和云杉纯林。
阳坡1500米以下为干草原,1800米以上为山地草甸草原。
土壤为山地栗钙土、山地典型棕褐土、山地淋溶褐土、山地草甸草原土。
北麓山间盆地和滩川地的水土条件较好,适合农耕,上限可达海拔1850米。山前丘陵和洪积扇地带为半农半牧区。
由于蒙恬大军在新秦中屯垦,匈奴主体已经远遁。赵扶苏穿越而来,大概猜到,匈奴主体在杭爱山脉和肯特山脉之间。现在是公元前210年,冒顿还没有即位匈奴单于。
“嘿嘿,明年匈奴单于之位就是我的了!”
狙击机甲程序感受到了赵扶苏思绪波动,发出信息:
“任务:统一草原所有游牧民族。”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