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荣禄十二公子

 赵扶苏蒙恬李斯
    第13章 荣禄十二公子(1/2)

    始皇帝修仙,宫里请了一批方士炼制金丹,以炼得长生药。这引出了赵扶苏对焚书坑儒的回忆。赵扶苏追随者扶苏的记忆,回想到扶苏与始皇帝冲突最激烈的时候。

    秦始皇在攫取到巨大权力和享受到荣华富贵之后,十分怕死。在统一中国之后,他异想天开地要寻求长生不死药。方士侯生、卢生等人迎合其需要,答应为秦始皇找到这种药。

    按照秦律谎言不能兑现,或者所献之药无效验者,要处以死刑。

    侯生、卢生自知弄不到长生不死药,不但逃之夭夭,而且诽谤秦始皇天性刚戾自用,专任狱吏,事情无论大小,都由他一人决断,贪于权势等等。

    秦始皇听后,盛怒不可抑止,以妖言以乱黔首的罪名,下令进行追查,并亲自圈定四百六十余人活埋于咸阳。

    赵扶苏在现代一直都认为秦始皇坑的是“儒”,有一个理由是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称所坑者为“生”,而司马迁在《史记》索引中的说“自汉以来儒者皆号生”,所以,“生”即“儒者”。

    其实,这明显是断章取义,因为汉代以前,方术之士也可以叫生,如《史记》中有载的安期生就是著名的术士。所以,秦代的“生”不完全是儒生。

    况且,“坑儒”是秦始皇去世一百多后才出现的说法,于是有人认为,“坑儒”应是西汉文人出于对秦始皇暴政的愤怒,而强加给他的不实之词。

    后世也有很多人认为秦始皇并没有坑过儒,他坑的其实是“方士”。方士中可能有儒生前面虽然论证了秦始皇并没有专门坑儒,但是所坑的“生”中,是否有一部分是儒生或准儒生呢?

    赵扶苏在扶苏的记忆中回想当时与始皇帝发生冲突的情景:

    秦始皇“焚书坑生”之后,扶苏谏道:

    “如今天下初定,远方的人民未必心服。这些儒生(原文是“诸生”)都是学习孔子的,陛下这么严厉地惩罚他们,我怕天下百姓因此而恐惧不安。请皇上明察。”

    秦始皇闻谏大怒,把扶苏赶到遥远的北方边境,当蒙恬的监军去了。此举,导致了后来的沙丘之变。赵扶苏如今又回到咸阳城,可惜父皇已经在沙丘被谋害了。物是人非,不免伤感起来。

    司马迁在记载秦始皇咸阳坑生一事时,只是笼统地说“诸生”或者“术士”,扶苏在进谏时,则把“诸生”的意思解释得非常明白:“诸生皆诵法孔子。”

    儒家代表人物孔子的徒子徒孙自然就是儒生,《史记》记述看似混乱,是因为秦始皇喜鬼神之事,派人到处求仙药,于是有一些儒生便投其所好,混进术士的队伍,想借此博取功名利禄。

    不想却遭到方士牵连,秦始皇坑方士时,连同假装方士的儒生也一起坑了。所以司马迁才说秦始皇“焚诗书,坑术士”。另外,方术之士多数也是读书人,可算是准儒生。

    赵扶苏也是感慨,杀戮之下,必定伤及无辜,这些被坑的“生”中难免会有一些被错杀的儒生。如今始皇帝逝去,这天下该由我来重着笔墨了。

    赵扶苏开始在扶苏的记忆里找衔接的事件,考虑从何处着手?

    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在秦始皇于咸阳宫举行的宫廷大宴上,又发生了一场师古还是师今的争论。焚书之举正是由此引发的。在宴会上,仆射周青臣,面腴秦始皇,吹捧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

    博士淳于越针对周青臣的腴词提出了恢复分封制的主张。他说:

    “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辅枝。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又面腴,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

    秦始皇听后不动声色,把淳于越的建议交给群臣讨论。丞相李斯明确表示不同意淳于越的观点。他反驳说:

    “三代之争,何可法也。儒生不师今而学古,道古以害今,如不加以禁止,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统一可能遭到破坏。为了别黑白而定一尊,树立君权的绝对权威。”

    他向秦始皇提出焚毁古书的三条建议:

    (1)除《秦纪》、医药、卜筮、农家经典、诸子和其他历史古籍,一律限期交官府销毁。令下三十日后不交的,处以黥刑并罚苦役四年。

    (2)谈论《诗》、《书》者处死,以古非今者灭族,官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

    (3)有愿习法令者,以吏为师。秦始皇批准了李斯的建议。在宴会散后第二天,就在全国各地点燃了焚书之火。

    不到30天时间,秦代以前的古典文献,都化为灰烬。留下来的只有皇家图书馆内的一套藏书。

    赵扶苏从扶苏的记忆中得知,后世所说的始皇帝焚书,烧的只是民间乱七八糟的野史。正史都在皇家图书馆里收藏着。

    至于后世为什么没有流传下来,是因为项羽莽夫进咸阳一把火烧了皇宫,大火三月不熄,先秦万千正史书册都在大火中彻底化为灰烬。

    赵扶苏如今穿越而来,要将先秦书籍打包带走!万一历史再次重演,莽夫项羽真的打进咸阳怎么办。

    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这一天,嬴政驾幸梁山宫,随行的人马车骑甚众。把酒临风,驻足山顶时,秦始皇偶一抬头,发现丞相的随从很多,不由得皱了皱眉头。

    当时秦朝的丞相设左右两名,分别是李斯和冯去疾,不知超标的是哪位。

    这一细微的举动被随侍在侧的一个中贵人(宦官)发现了,这个中贵人与超标的丞相是朋友,就将皇帝对他的车骑过多似有不满这一情况泄露了出去。

    几天以后,秦始皇不知道如何听说了此事,于是大起诏狱,把当时在身旁的中贵人全部处死,弄得人人自危。

    “就从这里着手!”

    赵扶苏从扶苏的记忆中找到了突破口。

    “一是要接近群众,不能与群众割裂开;二要部分恢复分封制。救下弟弟妹妹们的任务意味着后续要安排好弟弟妹妹们的去处。”

    “胡亥集团的势力要先消减,从哪里着手呢?”

    网文小白特点就是太弱了,毫无头绪啊。扶苏的弟弟们也好不到哪里去,从小到大,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对世间炎凉困苦啥都不知道。

    胡亥在皇宫之外的政策实施者是李斯。得先把李斯修理了,下一步才可能是胡亥。

    “李斯说起来还是我岳父!可惜沙丘政变时,李斯头脑不清醒,走到我对立面去了。”

    要扳倒李斯,就要从李斯的施政中找漏洞,然后进行反击。赵扶苏开始搜有关李斯施政期间的可疑点。

    公元前218年,始皇帝东巡到博浪沙时,遭到张良和一名力士行刺,但是击错了马车。始皇帝受到惊吓,捉拿了数日没有捉到,然后下诏全国大搜捕十天,毫无结果。

    公元前217年,大秦复辟秦惠文王铲除了一百二十年的严苛法家政策,重启暴秦模式。

    公元前216年十二月,始皇帝在咸阳便衣出行,宫中四位武林高手随行保护,晚上在兰池碰到了强盗,四位武林高手出手将强盗打死。始皇帝下令在咸阳大搜查二十天,无果。

    关中米价涨到一石一千六百钱。

    公元前215年,方士燕人卢生使入海还,以鬼神事,因奏录图书,曰:“亡秦者胡也”。胡当指胡亥,但始皇帝以为是北边的胡人,派遣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常驻北疆,北击胡人,攻略河南地。

    公元前213年,李斯奏请焚书坑儒。

    公元前211年,有陨星坠落东郡,有人在上面刻:

    “始皇帝死而地分。”

    追查作案人,未得。始皇帝下令将居住在陨石周围的人都杀了。

    秋季,有使者夜过华阴平舒道,遇山鬼献玉,山鬼言:“今年祖龙死。”

    始皇帝请求卜辞,卜辞说巡游天下可以解灾祸。于是始皇帝开始最后一次巡游帝国。

    公元前210年,始皇帝巡游帝国途中,于沙丘被谋杀,李斯、赵高、胡亥发动沙丘政变,谋杀扶苏。

    赵扶苏从中看出了李斯的阴谋轨迹,原来沙丘政变不是一时之作,而是前奏满满。赵扶苏决定先拿李斯开刀。自己岳父又如何?历史上扶苏被谋杀,这位岳父可是握有绝对否决的权力,是他放弃了扶苏。

    陨石案涉事的人都杀光了,自然不可能翻案。

    有迹可查的是张良、力士行刺案;兰池强盗案;燕人卢生以鬼神事,奏入图书案;山鬼献玉案;卜辞巡游案;带胡亥出巡案;沙丘政变案。

    赵扶苏整理出一条完整的政变实施计划。

    “太可怕了!想不到李斯居高位时就开始谋划杀掉始皇帝。先搞乱大秦政体;然后大肆消耗民力,导致民怨沸腾;再不重视农业生产,导致关中米价暴涨;接着利用始皇帝信鬼神,装神弄鬼。”

    “这些鬼神之事,多半是李斯安排做的。始皇帝一步步被李斯引诱入圈套,而不自知,终于命丧沙丘!”

    赵扶苏胸中怒火已经燃起:

    “李斯这厮,死有余辜!先从哪里下手?”

    赵扶苏想着怎么开始剪除李斯。

    “李斯生有三子,长子李由,任三川郡郡守,不在咸阳。二子李甲任兰池县尉,三子李幸住在丞相府。娶的都是始皇帝帝女。幼子李侥年幼,在上蔡老家。女儿皆嫁给始皇帝诸公子。”

    “最容易清除的是李斯的女儿。如今始皇帝诸公子都聚集在一起,嫁给诸公子的李斯女儿们也赶往朔方城,包括自己的夫人李青城。”

    赵扶苏想了想,心里划下一条底线:

    “只要李斯女儿不出来阻止自己复仇,就放过她们。如果她们想尽办法阻挠自己向李斯复仇,甚至反过来帮着李斯对付自己,那么就别怪我了。始皇帝、扶苏的仇不可不报。”

    “任兰池县尉的李甲就是复仇的第一个目标!”

    赵扶苏将娶了李斯女儿的诸公子排除在外,通知其他十五位公子,率领门客及仆从三百余人,主动出击。

    自荣禄斩杀了前来骚扰的咸阳巡逻队之后,赵高明显消停下来。宫殿外暂时没有卫兵监视。

    赵扶苏与诸公子策马前往兰池。

    负责盯梢的太监很快将诸公子有动作的消息传送进了宫中,赵高大概猜到诸公子要干啥,决定坐山观虎斗。

    赵扶苏到了兰池县,直往县尉驻地而去。李甲正率领数百人在操练,见到有人闯进,立即上前阻止:

    “军营重地,严禁乱闯。”

    赵扶苏也不答话,狙击机甲具现,左手合金盾,右手军用锤,策马而来,举锤就往下砸。

    李甲将手上长戈举起,避开锤子,直刺赵扶苏。

    “好武艺!”

    李甲没有挡住锤子,而是利用长戈兵器长的优势,如果赵扶苏不想办法格挡长戈,那么锤子没有砸到李甲,赵扶苏已经被长戈刺死。

    可是,赵扶苏左手有盾啊!

    赵扶苏左手合金盾往长戈前一挡,锤子去势不减,硬往李甲身上砸去!

    “当!”

    一声清脆的响声过后,李甲手中长戈刺中盾面,竟然被生生折断。

    赵扶苏马力十足,区区一支长戈哪里挡得住分毫?

    李甲手中长戈折断后,盾反产生了晕眩效果,楞在原地一瞬间。这时赵扶苏的军用锤到了。

    “噗!”

    沉闷的声音响起,赵扶苏手中军用锤正好砸在李甲头上,将那头颅砸得稀碎!

    跟随赵扶苏冲击的诸公子也奋勇争先,带着门客仆从将数百名秦兵俘虏。

    “当今帝位当属公子扶苏,你等可愿追随?”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